服务热线
0550-2409223
一、仪表接地的重要性
1. 安全防护
防触电:通过接地将漏电流导入大地,避免人员触电风险。
防静电/雷击:释放静电积累或雷击电流,保护仪表和人员安全,尤其在易燃易爆环境中(如石油化工)至关重要。
2. 信号稳定性
抗电磁干扰:接地可屏蔽外部电磁干扰(EMI),防止信号噪声导致测量误差。
稳定参考电位:为仪表提供统一的参考电位(如信号地),确保信号传输准确。
3. 设备保护
防浪涌冲击:通过接地泄放电源浪涌、短路电流,防止仪表电路损坏。
延长寿命:减少异常电压对电子元件的损伤,降低设备故障率。
二、仪表接地的操作方法
1. 接地类型选择
安全接地(保护接地):金属外壳、机柜接地,防止漏电。
信号接地(工作接地):为仪表电路(如4-20mA信号、数字通信)提供稳定参考点。
防雷接地:独立接地系统,用于避雷针、浪涌保护器(SPD),接地电阻通常要求更低(如≤1Ω)。
2. 接地系统设计
低阻抗路径:使用截面积足够的导体(如铜缆≥6mm²),减少接地电阻。
接地电阻要求:一般仪表系统要求≤4Ω;防雷接地需≤1Ω(依标准而定)。
独立接地与等电位连接:
敏感仪表(如PLC、DCS)建议单独接地,避免与其他大功率设备共地。
多设备间采用等电位连接,防止地电位差引起干扰。
3. 接地材料与安装
接地体选择:铜棒(推荐)、镀锌钢棒或角钢,长度≥2.5m,埋深在冻土层以下。
连接方式:
焊接或压接(铜缆与接地体采用放热焊接)。
使用防腐导电膏或镀锌处理,防止腐蚀。
布线规范:
接地线尽量短、直,避免形成环路。
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走线,交叉时垂直通过。
4. 安装步骤
1. 确定接地点:选择湿润、低电阻率的土壤区域,远离避雷接地(间距≥5m)。
2. 安装接地体:垂直打入接地极,多根接地体间距≥2倍长度,并联降低电阻。
3. 连接导体:仪表接地端子→接地母线→接地干线→接地体,确保连续导通。
4. 测试接地电阻: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(如四线法),达标后回填土壤。
5. 维护与检查
定期检测:每年至少1次测量接地电阻,雨季前后增加检测频次。
防腐处理:检查接地体锈蚀情况,必要时更换或补涂防腐层。
记录管理:建立接地系统档案,记录安装参数、测试结果及维护记录。
三、常见问题及解决
1. 接地电阻过大
原因:土壤干燥、接地体数量不足或腐蚀。
解决:增加接地极、使用降阻剂或更换湿润区域。
2. 信号干扰
原因:信号地与安全地混接、接地环路。
解决:采用单点接地,隔离信号地与电源地。
3. 腐蚀问题
原因: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。
解决:使用铜材或镀锌钢,避免不同金属直接接触。
四、标准参考
国际标准:IEC 60364(电气安装)、IEEE 1100(电子设备接地)。
国内标准:GB/T 50065-2011《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》。
行业规范:石油化工行业需遵循SH/T 3081-2019《仪表接地设计规范》。
通过规范接地操作,可显著提升仪表系统的安全性、抗干扰能力和长期稳定性,尤其在复杂工业场景中需严格执行标准并定期维护。